自然资源部晒出我国矿产资源“家底” 矿业绿色发展取得
人民网北京12月3日电 (记者杨曦)矿产资源家底数据是基本国情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近日,自然资源部发布的《中
物联网,顾名思义,即“万物互联的网络”,意指在互联网基础上,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结合而成的一个巨大网络,能够实现人、机、物随时随地的互联互通。预计到2030年,全球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5.5万亿美元,而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则有望达到人民币11万亿元。奥纬咨询汽车与工业品团队撰文,探讨我国物联网行业的发展潜力,梳理六大主流商业模式,分析目前市场的竞争态势。
供需齐发力,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助推中国物联网飞速发展
来源:深圳市物联网产业协会,赛迪研究院,奥纬咨询
我国物联网行业规模于2022年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,预计未来将持续稳步上升,于2030年有望达到11万亿元的体量。
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双向驱动助推中国物联网飞速发展。从需求角度,物联网已成为众多企业发展的必需,新冠疫情更是加速了社会数字化发展进程,物联网在各产业、各类消费终端产品、公共应用领域持续快速渗透;同时,物联网也深受国家政策支持。
从供给角度,随着物联网需求扩大,供应商开发积极性高涨,更先进、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层出不穷,物联网产品与服务逐步成熟;受5G、云计算、边缘计算等新技术赋能,物联网服务网络延迟大幅降低,连接速率明显提高,可连接用户数目增加,服务更加便利易用;另一方面,随着产业发展,物联网领域投融资市场热度攀升,为物联网发展奠定坚实的资本基础。
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,物联网在软件、硬件、服务等领域的支出都将稳步增长。机构数据显示,未来5年,硬件领域仍将是中国物联网支出的主要流向,2025年硬件市场占总体支出份额将接近40%;制造业将成为最大的下游应用行业,约占30%,政府和公共事业领域位居其后。工业互联网、车联网、智慧城市、智能家居都将成为物联网发展最快的典型场景。
服务产业与公共事业,
四大类型玩家各显身手
根据物联网下游服务对象划分,物联网应用领域主要可分为消费物联网、产业物联网和公共物联网三大类。消费物联网与大众消费者关系最为紧密,聚焦办公辅助、智能家电、影音娱乐等方面;产业物联网和公共物联网则分别服务于企业和政府、公共机构,以智能化手段提升企业效率,赋能公共服务。与消费物联网不同,产业及公共物联网的玩家一般而言有四大类型:
软件和互联网企业:凭借软件和互联网技术优势,发展出强大的物联网服务能力。
自动化技术企业:以工业自动化领域的龙头企业为代表,运用设备控制方面的专业知识,在行业场景制定物联网解决方案的标准。
设备类企业:多为传统的硬件企业,以硬件设备技术能力为切入点,从最初仅销售设备发展到能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,并从新的商业模式中获取额外利润。
初创企业:多笃信物联网技术前景,以其特有的数字化、智能化技术推动传统产业企业和公共事业的转型。
围绕四层技术栈,
六大商业模式各有侧重
物联网技术栈一般可分为四个层次,从下到上依次为感知层、传输层、平台层、应用层。物联网行业的六种主流商业模式即围绕这四层技术栈展开。
来源:奥纬咨询分析
如下图所示,集中于应用层的三种模式分别为系统集成服务商、应用和分析工具开发商、应用市场服务商。
其中,系统集成服务商大多不具备软件开发能力,主要依靠行业理解力提供集成服务为企业创造价值;应用市场服务商则注重开发丰富的终端应用供企业客户选择,具有独特竞争力。平台方案供应商、传输服务供应商、物联网基础服务商则主要在技术栈的下层发力。前两者业务模式相对简单,分别在平台层和传输层提供服务;而物联网基础服务商一般具备数据储存等设备技术能力,并开始向更多产业层级拓展,以打造多元技术优势,提升竞争力。
来源:奥纬咨询分析奥纬观察到,在技术栈中越偏向上层的服务商,其下游服务行业越聚焦。具体来说,围绕感知层和传输层的服务商所覆盖的客户群体更为广泛,而平台层和应用层的服务商对于下游应用行业的选择则更加集中。究其缘由,前者产品通用性高,得以覆盖下游众多行业;而后者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需要对接行业个性化需求,对玩家的行业理解力要求较高,因此服务商往往选择深耕少数行业,致力于做精做专。
伴随着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、大数据分析等革新性技术的发展,物联网将在消费、治理、制造、基础设施等重要的国计民生领域发挥重要作用。在不远的未来,物联网将持续改造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:照明、安全、媒介等主要工作都将由智能物联网设备来完成,复杂算法和技术的发展有望让物联网成为管理和预防慢性疾病的“良药”,物联网驱动的自动驾驶汽车也将彻底的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,制造领域也有望实现完全自动化。
我们相信,物联网的快速发展,必将把人类带到尚未探索的区域和领域,并将继续帮助我们寻求未知的答案。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南极艺术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粤ICP备2022077823号-13 联系邮箱: 317 493 128@qq.com